短线炒作,题材只是个外衣、载体,可以花样繁杂,而情绪的本质还是多空在不断轮回。
当情绪和题材有效结合后,会形成一个很明显的炒作痕迹,我们称之为短线的“周期”。
既然称为“周期”,那就有一个明显的起始和结束的特征,资金在周期的起始和结束之间,不断选择、博弈、拼杀,成王败寇,短线的魅力也尽显于此。
如果把短线炒作比喻为行军打仗,大致可分为四个步骤:
第一步应该是去试探,找出敌军最薄弱的地方,也就是战斗中阻力最小的地方;
第二步,确认阻力最小的地方之后,应该围绕这个点,火力全开去进攻,争取最大的主动权;
第三步,在敌军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如法炮制,深度挖掘,继续进攻敌军的各个薄弱点;
第四步,要么将敌军蚕食殆尽,要么是等敌军完全反应过来之前,全身而退,满载而归。
把这几个步骤对应到短线炒作中,就是混沌期、主升期、补涨期和退潮期4个阶段的炒作。
混沌期:
主要是衔接上个周期,上个周期退潮之后,资金心有余悸,将信将疑,不知道该炒作什么方向,所以称为“混沌”。
混沌期讲究的是一马当先,出其不意,炒作的方向未必有绝对的逻辑支撑,需要个股在恰当的时机,恰到好处地展示自身的强度。
比如7月19日,中央商场一字开盘。这个强势的表现,发生在前面智能驾驶、人工智能退潮之后,仍然继续高举高打,有点出乎意料。
中央商场到底是炒作业绩,还是炒作零售?其实这两个方向,当时都没有得到资金的一致认可。所以中央商场的成功,最主要是个股在恰当的时机,一马当先,表现自我,赢得了资金的一致青睐,跟题材的关系并不大。
但这样的率先表现,也并不意味着就能一蹴而就,有时候,可能要尝试很多次,才得到资金的一致认可,个股才能连续连板走高。
例如今年6月5日,资金在VR方向和CPO方向进行选择,当日最超预期的VR核心冠石科技,第二天并没有得到资金认可。
但这个试错的性价比比较高,通常来说,哪怕选择错了,第二天仍然有不错的纠错机会。比如冠石科技,就算资金最终没有选择这个方向炒作,也还能带来一定的溢价。
在混沌期,资金最怕的就是“前朝余孽”,也就是上个周期的产物,利用情绪好转,多表现一天,从而达到迷惑的效果。
比如5月15日的出版传媒,前期传媒板块已经产生了严重的亏钱效应,但不明就里的资金依然给它顶了个一字板,制造一马当先的假象,这种如果参与进来,就会产生比较大的回撤,无力回天了。
在短线比较内卷的当下,混沌期也成为了资金厮杀的主战场之一。
主升期:
主升期出在混沌期之后,是市场明确了炒作的主流方向之后,围绕这个方向高举高打。
主升期讲究的是拥抱主流、拥抱核心。既然市场已经告诉我们答案,要炒作什么,那就没必要再去开辟其他题材了,这样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主升期按理来说,是最好做的一个阶段,市场予取予求,容错率非常高。
问题是,随着短线思维的普及,市场核心也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也就极容易走加速一字板。
像国脉科技这种,随着市场监管力度的下降,这样的加速可能也会层出不穷。
这就给这个阶段参与龙头炒作带来了难度:都知道要做主流、做核心,但是如果核心不给参与的机会,应该怎么办?
这个时候,市场会尝试开发替代品,比如中军标的,20cm标的,等等。在好的行情里面,可能还会出现第二个主流题材,比如去年信创那一波,后期医药股的联动也非常好。
所以说,我们的确是选择了龙头战法,但眼光不能过于狭隘,龙头战法的精髓还是在龙头思维,在情绪的演变,在围绕龙头而动,而不是只针对某一只龙头标的去交易。
补涨期:
补涨期的行情,或者说补涨的动力,主要来源于主升期龙头打出的赚钱效应如何。
所以,补涨期讲究的是意犹未尽、深度挖掘。主要是沿着既有的那一套,趁着市场未普遍反应到的时候,继续模仿、套利,直到完全失效为止。
补涨期既有情绪逻辑支撑,也有题材逻辑支撑,按理来说是最容易参与的阶段,个股容易走加速,也很容易持股。
但个股补涨,既然依托了龙头的高度,自然也有被动的一面,那就是龙头高度压制的问题,也就是“最后一棒”的问题。
如林州重机、襄阳轴承,这些补涨,哪怕再凶悍,也难以逾越龙头中马传动的高度。如果盲目去接力,带来的可能就是天地板大面。
而主升期接力到龙头最后一棒,次日还可能给到冲高出局的机会,容错率要高很多。
所以,谁是补涨核心,这个核心能做到什么高度?
这个是补涨期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另外,其实在补涨期,龙头产生滞涨的行为后,部分资金也会因分歧而“出逃”,切换到新的题材中。
比如中马传动滞涨后,部分资金绕过机器人,选择智能驾驶炒作(浙江世宝);捷荣技术横盘之后,部分资金绕过华为概念,炒作医药(通化金马、常山药业)、新型工业化(精伦电子、德恩精工)方向等。
这些新出来的题材,哪些能参与?哪些不能参与?这个也需要思考。比如参与通化金马,可以有不错溢价,而做了龙江交通,次日又是低开跌停的局面了,差别非常大。
因此,补涨期也有错综复杂的一面,也是龙头战法的主战场之一。
退潮期:
退潮期就不需要多解释了,就是泥沙俱下的时期,这时候无论什么战法,比如打板、低吸、追涨等等,在这个阶段都可能会面临失灵。
我们能做的,就是观察到大面积的亏钱效应来临时,选择空仓躲避,不求做对,只求不要做错:这是容错率极低的一个时期。
但是,近年随着短线的普及,退潮期也并不是单纯的“空仓躲避”时期了。
大家知道,一个题材退潮后,资金可能会选择另辟蹊径,继续炒作。在这个过程中,新老交替,盘面很复杂。
正常的思维,是等待退潮期恐慌情绪宣泄之后,进入混沌期,再去尝试新的题材。但随着短线炒作的内卷,混沌期有时候也会提前,和退潮期交织在一起。
如去年9月5日,前面资金围绕文化传媒、卫星板块进行炒作,次日欢瑞世纪不及预期,低开跌停。
另外,卫星板块也在当日逐步面临分化。
这里开始出现了亏钱效应,但资金并不是选择全面撤出,而是切换到了低位的传艺科技、天顺股份,两者次日都是顶一字,都没有了轻松参与的机会。
这时候,如果我们等恐慌效应宣泄之后再出击,就会变得非常被动了。
从这个角度来看,互联网上对战法的普及,也会对短线的炒作增加一定的难度,很多动作往往较之前提前发生了。
面对这种趋势,我们无力改变,要做的是不断适应市场,在细节上不断优化,才能先人一步,取得先手的优势。
以上就是短线周期内4个阶段的基本特点。尽管市场不断变化,但基本上都是无出其右,多去总结就是。
只有不断去揣摩、吃透,多观察几个轮回,多去实践几轮,才能深刻体会到龙头战法的精髓所在,也就不需要经常在战法层面来产生质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