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X: 团队长
我是MR.X,一个股票团队的团队长,在上海,不愿意透露姓名,是因为想安静的做一些事情。
我从事股票交易快20年了,当我说出我的交易经验的时候,别人会喜欢以我经历了几轮牛熊来帮我勾画我的职业生涯,但我认为一个人的交易经验,并不是以牛熊来勾画的,因为你经历了再多的牛熊,也没有办法保证能够撑过下一轮的牛熊。
这些年的交易生涯中,有过很多或疯狂或沉沦的经历。一路走过来并非平坦,而是磕磕碰碰。从最开始一个人闷头做交易,到开始接别人的资金,到慢慢有自己的交易团队,再到有自己管理的产品,一步步有机缘巧合,但仿佛也是水到渠成。
自己摸爬滚打后,经历过无数次疯狂和痛苦之后,沉下心来认真总结,有所心得,再碰上好的行情了,自然就有了好的业绩,水到渠成;有了点业绩之后,会有人看中你的思路或为人,把资金给你打理,就开始接到了别人的资金,水到渠成;后来管理的资金越来越多,碰到的人五花八门,发现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耐心能够等到你盈利的那一天,但是股市正有可能经历漫漫熊途,就有了对短期策略的需求,于是开始找人合作短线和T+0的策略,形成策略的多样化,形势所迫,但也水到渠成;后来我国私募行业成熟,在业内也有了一定的沉淀,就有了产品的发行,也是水到渠成。
到目前,一系列的水到渠成让团队成为了一支以价值投资为主,短线保值策略为辅的策略模式,并且有专门风控人员监督执行和风控的综合型交易团队。
然而这个行业是不易的,就像虽然好于市场上绝大多数的团队,但2018年全年表现依然不算太好。就像上面这么多水到渠成背后,其实也并非都是顺风顺水。
在我开始炒股的那个年代,很多股民是狂热的,那个时候我们成群结队的到营业部,每天买股票,每天做交流,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他们不再职业炒股,很多朋友现在也不知道身在何方。
我在最初的5年,也是一路磕磕碰碰,横冲直撞,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的股市,就像一个巨大的吸盘,吸光了我投入的每一分钱。我开始明白,这个市场,并不像很多人说的或者听说的那么容易,也不是谁都能随随便便成功。于是有一段时间我停止了交易,开始沉下心来思考这几年交易当中的错与对,开始了对市场认真的观察和总结。发现我前面根本就没有思路和章法。在后期有了思路之后,我又开始一步步进入股市,又5年过去了,开始有了成熟的思路,以及思路带来的回报。
这个水到渠成背后,有着大量的思考和复盘,一本本的交易笔记,堆起来很厚的,以及惶恐和贪婪,我自己知道这并不容易。
在有了一定的名气,能够接触到别人的资金之后,刚开始是很不习惯的,最直接的感受是多了一份责任感,和拿自己的钱炒股不一样。随后,很多麻烦接踵而至,即便很多人信任你,他也有自己的想法,会对你指指点点,这回造成人莫名的烦躁,刚开始你会想去跟他解释,到后来也就烦了,也曾经因此闹过不愉快,退还过资金()。适应这个过程,用了几年时间,后来我从一个炒股的直肠子,变得圆滑,会与人相处,学会了打太极,知道怎么面对这些投资者。但是接踵而来的熊市,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对于我自己而言,我的交易就是在牛市中尽量多赚钱,熊市中尽量少亏钱,一轮熊市,几年时间,就是让自己活着。但是投资者的钱不一样,他认为你是厉害的,就是能一直赚钱的,几年不赚钱不可想象,他不会管市场是什么样子,他也绝对不会允许你空仓。这种现象很普遍,也就给我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我开始萌生了多策略并行,那个时候手里的钱也够,所以也萌生了组建交易团队的想法。
所以开始接资金的过程,也没有那么水到渠成,当时有朋友接资金了,但反而没有自己拿资金做得那么好了。面对投资者,无异于身心的又一次修炼,然后促使你进步,去思考那些投资者更细化的需求。
组建交易团队并不容易。首先你要有金钱上的投入,然后你还要找到合适的人。这个过程是成本巨大的,很多人你最后会发现并不适合做交易,但是从你考察和发现,成本已经花出去了。看到那些踌躇满志的青年人,很多时候会想到当时的自己,有些人是真没有那个心态和天赋,有些人选择了自己放弃。这个过程,又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同时也让我更加坚信了,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留下来的人,都是自己懂得努力和总结的人。后来,我给了他们一些策略模式,因为打短线我还是比较有经验的,然后他们也一步步摸索出了技巧和方法,团队的策略开始如预期的向着预期的短线和T+0方向丰富。随后国家又放开了融资融券,让我们的策略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团队的组建,坎坷会很多,哪怕是在策略都熟练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因为双汇这个票,本身策略应该已经出了,团队里面勾勾扯扯一系列原因吧,最终没有出。最后出了丑闻,被关了,损失惨重。这个事情又让我开始思考赤裸裸的人性,原来在诱惑面前,人人平等,且都不是圣贤。这个事情,让我悟到了风控的重要性,没有风控,我们可能最终被市场归零,毫无还手之力,且就此覆灭。于是后期,组建了风控团队,人不多,但绝对有用。监督交易策略的执行,严格执行风控规则止盈止损,这类事情,才被杜绝。
所以,组建团队的过程,我只是在必要的时候做了必要的事情,这让我付出了更多的学费换来想要的效果,所谓的水到渠成,背后也不是这么容易。
有一天晚上闲暇的时候,回看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看完之后,觉得心里总是被什么东西堵着,让我辗转反侧。后来,我想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做交易的,其实和那些戏子没有什么分别,投资者是看中我们的人吗?可能有,极少数。投资者会跟你讲感情吗?可能有,也是极少数。投资者之所以和你发生联系,是因为你能够帮他们赚钱,没有这一条加持,你可能什么都不是。这让我不由得对交易员的身份产生了一丝悲观,也明白了这个成就感背后的脆弱,就像电影里面的那一问,什么时候才能成角儿啊。而没有与之相匹配的认可,任何风浪可能都让我们走不长。
我意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是国内私募开始的第三个年头,规定逐步开始成熟,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经过了一番考察之后,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所以,后面我们也开始积极的参与一些产品的管理,让业绩尽量透明化,管理尽量正规化。然后,整个团队就成为了今天的样子。所以,我会感慨一步步水到渠成,但背后也是曲折的,困难的。
现在,团队有了一定的规模,比较高兴的是,很多交易团队,人员流动性都很大,但是这个团队沉淀下来了很多留在这里5年以上的交易员,比较稳定了,大家也很和谐,这是比较好的。
如果说要给别人什么样的建议,是这样的,这些年来感悟最深的事情,并不是交易技巧,以及某些辉煌的战绩或者惨痛的教训。而是这个行业里面的交易方法,并没有什么秘密。每个交易员可以说是很孤独的,也是缺乏交流的,一方面没有渠道,一方面更怕自己的方法被人学去。但这些年的经验告诉我们,这些东西,最终让很多交易员敝帚自珍,最终走向了覆亡的道路。中国的《孟子》里面,有一句古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首先需要敞开心扉,然后才能换得进步。
东北人:融资融券交易负责人
大家好,名字不介绍了,团队里面大家都叫我东北人,因为团队里面就我一个东北人。我是哈尔滨人。很多人很奇怪,上海的哈尔滨人其实不多,我为什么不去北京打拼呢?机缘巧合吧。
我本专业不是学的金融,在齐齐哈尔工程大学学的桥梁工程。我原本以为桥梁工程就是做设计,做工程图,然后世界有名的大桥中有我的得意之作。结果2012年毕业之后,我的这个想法就被无情的现实浇灭了,那个时候才发现并不是那么多桥需要造,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造楼。也没有做成想象中的高大上的设计,就是搬砖,真就是搬砖,每天在工地里面做建筑。工程里面非常讲究名校,哈尔滨又有一个哈工大,让我感到这样下去没有什么希望了。如果只是搬砖,出生有力气就会,需要我读个大学吗?搬砖都要本科文凭了吗?我想不通,郁闷迷茫了好久。
当时我没有什么想法,就是迷茫,就是觉得我不能在这么待下去了,但是迷茫,我又不知道自己去哪儿。工作了有一两个月,也存了5000多块钱,于是我就想那就走吧。去哪儿没有主意,就听着很多人说上海好,很繁华,我也就没多想,就买了去上海的机票,就想先旅旅游,散散心,后面的事儿再说,就这样我2012年9月来到了上海。
刚来上海这边就是玩儿,哪里新鲜去哪里看,但是上海的消费也是真的高,没有半个月钱就花得差不多的,回去的车费可能都不够了,没办法,就想着先找找工作赚点儿钱吧。我就找到了一个网吧,做了一份简历,我也不知道要找什么样子的工作,就随便勾了几个推荐的单位海投了出去。
第一家找我的公司是一家做期货的公司,给培训,提成周期短,对人也没有什么要求,当时正好缺钱,就去了。刚入职的时候接受培训,做国内商品期货的短线交易,这些技巧并不复杂,其实学起来要不了多久(),关键就是执行不好。前面赚了钱就很开心,亏了钱就很沮丧,会睡不着觉,赚到了兴奋得睡不着,亏欠了难受得睡不着,就这样做了几个月吧,感觉技巧熟练了,但人恍恍惚惚的,不适合这样做下去,于是又开始找新的工作。是这么着就碰到了X先生。
那个时候是团队的组建阶段,来来走走的人比较多,我最后坚持坚持留了下来,一方面是发现我对股票交易还是很感兴趣的,另一方面,经过了一段时间,我觉得这种交易手法我就是行,同时,X先生也愿意教,没有什么保留。
我记得那个时候已经是2013年了,我到了公司的融资融券部,负责的就是一些T+0交易,又过了段时间吧,又开始做一些融资融券交易,主要以短线为主,这样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可以降持仓成本,还能够做做空,平滑价值投资策略在这个阶段的损失。我觉得这样的一个配合是很好的,因为价值投资讲究长期利益,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可能不太愿意等,这样的一个组合能够平复投资者的心态。
我是在交易的过程当中爱上交易的,甚至在某个时间之后,让我觉得我前面就从哈尔滨漫无目的的到上海的行为很可笑,但是我又在上海找到了我喜欢的工作,缘分吧。
我之所以爱上交易是因为我觉得交易能够让我自己的脾气暴露的很快,自己有什么不好的情绪,不对的想法,以及性格上的缺陷都能够在交易的过程当中迅速的暴露出来。后来我才发现,自己原来有自己这么多以前不知道的毛病。然后就是一个艰难的改掉毛病的过程,而且我变得非常有改掉毛病的动力,因为我不改掉毛病,就会莫名其妙的亏钱,这样就更难受了。这样过了大概一两年时间,我就觉得自己像是变了个人似的,性格变好了,也能够更加深入的思考很多问题了,也想清楚了自己的方向。
很多人说市场上的交易员最终要走向长线的方向,但是我并不这么认为。一方面我尝试过,但是我发现拿着单子就会感到回调的时候莫名的焦躁,X先生说我是一个适合做短线的人,我当时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适合做短线的人,但我明白这种长线我肯定干不了。另一方面在后面的配合中我也明白了我这种交易模式在整个策略中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这种策略,那么在漫漫熊市里面我们只能干瞪眼,但是有了这种策略模式的存在,我们可以不断的做低成本,让资金不这么难受,最终还能产生额外的利润。
要说带来的打击,是经常的,因为这个行业里面赚赚亏亏是经常的事情。影响比较深的是我们是一个综合策略,所以有同事要平仓的时候就问一下,如果有人正好想持有这个单子,且交易计划里面有,就可以直接把单子接过来。我又一次就接了一个同事涨停板的单子,准备第二天高开再走,结果第二天直接跌停了。损失惨重。这样的情况多了,总会出现一些失控的局面,所以我们团队就认识到了风控的重要性,最后成立的风控部门。
这些年我的成长也是很快的,一方面,我感觉在整体交易的过程当中我的性格成熟了很多,这对我在其他方面帮助也很大;另一方面,就是经过了很多的总结与思考,交易的技巧和手法也越来越成熟;再有就是有了一定的管理能力,现在能管理几个人,把交易技巧和手法交给他们,以管理更多的资金。在原来,做期货的时候,给我一个超过20万的账户感觉都会很紧张,到现在,能够从容的管理几千万的资金。
现在,看着前途越来越明朗,团队也越来越好,我也很满足,接下来的工作还是做更多更深入的思考,不光是交易技巧上的,还有团队方面的,能够让我们走得更远更好。这些年的经历告诉我,不努力,一定不会有收获,努力之后,才是可能有收获的。
大表哥:短线交易负责人
这个名字,是我在团队里面的绰号,我和东北人的经历是非常相似的。
我原来并不是从事金融行业,从事医药行业里面医药代表的职位,这个职位很多人都懂的,为了完成业绩可能不得不做很多讨好的事情投其所好,职业做久了,会感觉人际关系非常复杂,脚不着地,虽然在岗位上做出了非常出色的成绩,但是内心里并不太喜欢这个行业。
后来我对那时的状况进行了深思,认为自己适合从事一些人际关系简单,但是是做事情的工作,这种工作会让我比较有成就感。正好我的老婆在券商里面工作,耳濡目染,让我对证券行业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开始找工作,从事交易工作。
我也是从2012年开始做交易的,先后尝试了期货,股票等多种交易,发现我并不适合长线交易,所以最终选择以短线为主的思路。
我和东北人进公司的时间差不多,最开始也是从事融资融券的交易,最后一方面团队里面融资融券的工作已经慢慢成熟了,另一方面我对短线交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短线交易也是公司需要的交易类型,所以最后我就决定往短线方向发展,也不是纯技术那种,也会对题材进行分析和研究。
从做出这个决定开始,为了让自己更快的发展,我便开始坚持每天复盘,无论每天工作多忙,事情再多,从来没有丢失过复盘的工作。在一段时间的适应之后,我将交易的核心逻辑锁定了市场情绪和市场效应两个方面,通过市场上个股的蛛丝马迹,发现市场的情绪和市场效应,以精准的短期把握一些交易机会。
长期的复盘,让我养成了很好的逻辑思维,同时,也让我在思考和实践中逐渐打开了自己的眼界,开始能够从更高的视角去看待问题。最开始的时候,只是盲目的盯住一些股票,虽然在正确逻辑的指引下,交易结果往往还可以,但是从感觉有还没有突破的东西。长期的复盘和梳理之后,我养成了从周期到板块到个股的精确锁定的思路,找到最容易产生情绪和市场效应的板块,找到里面热点的个股,再对这样的个股进行重点观察,精准打击,最终,产生了更好的结果。
短线交易这一块稳定之后,让我对团队的定位也豁然开朗,公司当前有价值投资的长线策略为基础,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东北人带领团队做融资融券,做T,能够不断的拉低持仓成本,而短线这块,能够在市场的任何时候时不时的发现市场的情绪,以不断的获得额外的盈利机会,一方面,能够成为一个赢利点,另一方面,策略关系上,也会为价值投资锦上添花。
像东北人那边的模式,以及我这边的短线模式,因为交易过程都比较短,所以做情绪管理很重要。有的时候做交易,不好的情绪到来了自己是无法察觉的,虽然我们尝试加以控制,但是有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小的交易事故。所以,后面团队引入了风控,将交易策略的制定,执行流程化,让交易过程当中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更明确了,久而久之就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同时,有了风控团队作保障,我们就能够把放心的更多的经历放在盘面和交易的思考上,而不用在交易上担心自己情绪的过多影响,这种放心来自于对风控团队的信任。
整个团队的主要人员在一起已经五年多了,大家的配合越来越默契,也让我对团队越来越有信心,让我更加坚定的相信我们选择的策略途径、团队的管理模式和资金的管理模式是正确的,并且很有信心继续走下去。
如果说团队里面什么精神最重要,像努力,刻苦,我觉得大家都知道,前面,X领导也说了,放开的心态。我认为除了这些,最重要的,是传承。就像我和东北人都不是这个行业出来的,刚到公司()的时候,X先生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他是我们的大哥,也是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交易成熟之后,我们也会把这些教给下面的人,这样技术传下去,最终形成了一套综合的策略体系,我认为是我们能够在市场活下来的根本。
孙总:研究部负责人
大家好,我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叫我孙总,我毕业于郑州大学金融系。说是金融科班出身,但是前期对于方向的选择还是比较迷茫的,知道自己要做金融,但是还是没有具体的方向。后来我想上海市中国的金融中心,那就到上海吧。
说进入交易这个行业,大概是在12-13年,那个时候自己做交易,但是做不好,天天亏钱,想着自己技术不行,想学习技术,就把工作方向瞄准了交易类的公司。
在2012-2013年我做过期货高频,2013年下半年做过融资融券,也做过T,尝试过隔日交易。那个时候,会做这些是市场要求的主流,也比较盛行,但是我发现这些交易并不适合我。我不是特别喜欢特别高频率持仓时间短的交易。
对于这个问题,我深入的思考过。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好好先生,从来没有跟人红过脸,但是做短线交易的思维碰撞是很厉害的,我比较容易失去自己的主见,就是在短线和别人的争论中,我也经常容易丢失自己的观点。所以,我认为性格上我是不适合做短线的。
我做事情,一定要将逻辑梳理清楚,每个逻辑的立足点,依据,都要整理清楚,做事情我才认为有底。这样的性格使然,让我认为每个股票要投资,就要有投资的价值,并且给时间让股票价值被价格体现的时间。即便在做短线期间,我也没有放弃过对基本面的研究,所以后来,我就转型开始全职做基本面的研究,总结方法,并用基本面的研究结果,主导我的交易。随着几年的时间过去,也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心得。
到了团队之后,我主要是负责协助X先生寻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总体思路是由自上而下的分析思路,基本面抓大,技术分析抓小,并且结合板块轮动和周期波动,从指数,板块,个股构建具备投资价值的股票池,然后再带领公司研究部进行个股的调研和研究,最终锁定投资标的。
团队前期,在只有价值投资思路的时候,压力还是比较大的,因为即便在熊市,投资人会有业绩要求,且策略的风险有时候得不到很好的度量。当团队补入了短线,融资融券与做T之后,相当于给了价值投资策略很好的帮助,让策略的执行由更多的空间。风控团队的成立,让我们的策略从指定到执行上更加理性。
当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团队之后,我感觉我的视野更广阔了,原来只是努力选出好票,提供研究报告和交易策略,但是并没有更加深入的思考问题,当团队结构明确之后,我能够更加的站在资产管理的角度研究和分析问题,这就让我们对投资对象的选择更加有目的性,针对性。
同时,这些年的共事,也让团队之间的配合更加的默契,比如我所带领的研究人员,其实是给X先生,也就是团队里面的投资总监这个角色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投资决策参考的。刚开始的时候,思路总是会打架,但是5年的共事过程,也是一个思维的碰撞和妥协的过程。这些年,X先生的丰富经历让我也得到了迅速的成长,而我不断学习,创新所带来的新的思路也让整个团队对股票投资价值的研判体系更加成熟和有效率,这让我觉得团队一直再向好的方向发展。
我觉得团队里面有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就是这些年来,团队里面一直保持了非常简单的人际关系,没有外面很多团队那样的勾心斗角,大家一切以事实为导向,且努力配合,争取把事情做好,这让整个团队的氛围非常的轻松愉快。在团队碰到困难的时候,我们每个人也是一种背靠背的关系,努力解决好自己这方面的问题,而不会担心其他成员掉链子,处在这样一种非常信任的状态。这让团队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也让我们对团队的信心越来越足()。
阳阳:风控部主管
大家好,我名字里面有个阳字,所以大家都叫我阳阳,在团队中主要做风控团队的管理工作。
我本科并不是学的金融,是酒店管理。酒店管理的学科看似和金融不搭边,但是我认为给我的工作带来了很多的益处,其实酒店的管理,在对管理的思考上是既有层次感,也要面面俱到的,因为一点点想不到的细节,可能就会造成很多的麻烦。所以,对专业的学习让我养成了系统且细微的思考问题的模式。
毕业之后,我尝试过多个行业的多个工作,作为一个女孩子家人还是希望我安稳一些,所以最开始做过本专业的酒店管理,觉得这个工作没有吸引力。后来也自己出来做过一些创业,这些经历让我深知管理及创业的不易。
至于选择金融行业,我认为对我来讲纯属巧合。我是一个内向的人,喜欢比较简单的人际关系,生活也比较简单,爱好烹饪和健身。所以我比较倾向于工作有条理,关系简单,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
当时创业失败之后,也不知道做什么好,人在上海嘛,就想到了上海是金融之都,于是想到了到金融行业里面试一试,就在2014年面试到了现在的团队。
刚开始的时候,我对风控工作是一窍不通的,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适合,但是当时X先生说这份工作需要有原则,有清晰的逻辑,以及强烈的责任感,只是这些工作要求让我对这份工作产生了不少的兴趣,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进入了团队。
刚刚到团队的时候,一切对我来讲还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我不懂交易,到现在也不懂,因为不懂交易,最开始设想的路子就偏了,想搞懂交易。最后X先生告诉我做风控真的不用完全精通交易,只要知道大概的策略思路就可以,剩下的,是坚持原则和坚决的执行规则,因为风控是把住最后一道关的。于是我就把重心放在了搞清团队策略的主要逻辑,以及这些逻辑能够产生的风险点上。
最开始的时候,由于不熟练,风控和结算上老出错,团队里面的每个成员对我的帮助是让人感动的,因为我不像他们这么懂,所以会有很多问题需要问他们,压力也很大。当时团队里面的其他朋友并没有因此对我不耐烦,而是非常细心的解答我的问题,并且主动给我讲一些他们的思路。在我压力比较大的时候,老大和团队里面的每个成员也经常安慰我,减轻我的压力。我就这样一步步的成长了起来。
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老大的一张单子,按照规则应该平仓了,因为是老大嘛,我还是比较有顾虑的,所以提前提醒了一下老大,结果老大说不用平仓,我也就没有平,最后这个单子产生了额外的一些损失。事后老大批评了我,告诉我在那个时候我可以不用问他,这个时候就算是天王老子对我下指令也没有用,我就是老大,就必须按照规则把事情做好。
这件事情给我的震撼非常大,一方面让我感到了团队就事论事的氛围,另一方面感到了我这个职位的重大责任,因为他们都在做交易,很专注,把最后的一道防线交给了我,我只有把工作做好,他们才能够放心的上前线打仗而没有顾虑。
经过了长时间的磨合,我们形成了很好的默契,每一个策略,我们也能够做到有非常明确的风控规则,而我这边,也就是做到严格执行风控。
这几年下来,我感觉我的管理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挥,随着任务变重,风控这边从只有我一个人,到慢慢增加人手,我也能够慢慢把这个团队管理得井井有条,同时对风控的信任程度越来越大,也让团队成员有了充分的发挥空间,让团队的发展越来越好。
这个团队是一个很温暖的地方,成员之间互相关爱,人际关系非常简单,大家都相处很好,工作的时候各司其职,紧张但不慌乱,繁忙但有秩序。工作之后,大家就都是朋友。公司也经常搞一些团队聚餐和团建活动,让大家的关系更加紧密。
我非常感谢这个团队,我也相信团队里面的每一个人都很感谢这个团队。让我们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人走到了一起,团结奋斗。也让我们都从最初比较迷茫,找到了目标和方向。
我虽然到现在还不能说非常了解交易这个行业,因为我是做风控的,但是我听说素来做金融交易的团队离职率都很高,人员流动性都很大,但是这个现象在我们团队并没有发生,我们团队里面大多数人在团队里面的工作经验都有五年以上了。我也相信团队会越来越好。
好了,一个团队诞生的故事讲完了。这可能是众多团队里面的一支,也是资料比较全的一支,因为我取过经,他们也愿意跟我分享这些经历。我看到知乎上很多人想找交易员之类的工作,也想建立交易团队,所以,做一下这样的分享。什么是交易团队呢?就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有明确目标的做一件事情,和很多行业和很多公司的开端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