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交易中的仓位运用与技战术能力的平衡

经验分享 12 月 7, 2022

仓位上有两个极端情况,空仓和满仓。撇开极度悲观和极度乐观的交易选手,选择空仓代表市场上的短线套利机会已少到没有发现和参与的价值;选择满仓则意味着当事人认为这个机会至少将具有八成以上的胜率。通常情况下,市场既没有坏到不值得出手的程度,也没有好到高胜率的机会遍地都是,正是这种多数情况下,当事人在仓位上是否做到一个合理的浮动决定了投资成败。

一个具备正期望值的交易系统,从长远看在满足足够出手次数的前提下,净值应是呈现出多数时候慢升,偶尔大升与偶尔回撤的特征,决定命运的不是偶尔的大升和回撤,而是能否做到让净值在多数时候慢升。

价值投资是一场慢跑,被人诟病为赌博的短线交易同样也具备慢跑的特征,最伟大的时刻不是冲过终点的瞬间,而是在时间之流中用扎实的基本功将所对手逐步甩离身后的过程,在净值上以“磨”的方式不断蹭破新高。

普及一个概念:期望值(EV)=我们每笔交易的理论平均收益率。

算法为:假设一笔胜率为60%的机会,理论收益率浮动在6~8%,止损浮动在3~5%,那么有40%的可能我们会亏损约4%,有60%的可能性我们会盈利7%,10次交易中我们将做对6次,收益率落在42%,我们还将做错4次,收益率将落在-16%, 42%+(-16%)=26%,我们一共出手十次,扣去失败的成本获得26%的收益率,26%除以10得到该系统每笔交易的期望值为正2.6%。

理论期望值即理论胜率结合理论盈亏比后除权下的笔均收益,低胜率不意味着一定是负期望值,超高的盈亏比也可以将期望值拉升正值,当然依靠高盈亏比来对冲低胜率的系统在交易体验上会比较差。

不断学,不断交易,不断总结,因为需要在多变的市场中把理论正期望值转化为真实具备可操作性的正期望值,能否在市场不同环境中求出每笔交易中更为接近客观的期望值便是短线交易员技战术能力的核心。

仓位和技战术能力密切相关。从理论上来说,一笔交易的胜率如果达到80%的同时又具备了正期望值,不满仓一击反而是不正常的反人性行为。大部分人在每周的交易进程中都有过某笔交易必将成功的判断,但为什么那么多个一周过去了,他们依然无法成功?尽管我们都以为自己是理性的,也经常会不自觉发生误判的行为。也就是说,我们所判断的期望值并不是客观的期望值。

一笔短线交易成败的算法是数字上的理论游戏,需要出击成千上万的交易系统却是糅合入仓位管理的一项工程。在这项工程中数字变成了基础而不是全部,新手会认为同样是60%胜率的交易,分10笔尝试和1次满仓长期看不改变其最终结果,但是会忽略了判断本身正确与否的问题,忽略了自身情绪导致的冲动交易问题,忽略了一个良好的交易体验对于维系交易心态的重要性。

事实上大部分人每天做的第一笔交易是最容易出错的,随着盘势的推进盘面上给出的当天信号越来越多,此时经验和技术才开始逐渐发挥它们的优势。如果第一笔仓位就是满仓并且给错了,那么即便我们事实上是拥有高超的交易技术当天的行情也已经与我们无关。

如果我们的技战术水平我们的情绪控制能力,最终看每天都会犯至少一个错误,那么1/3仓位将是一个底线,你将拥有2个正确的1/3仓位来对冲1个错误的1/3仓位,从结果上勉强完成收益率的正值。理论上足够优秀的技术,分仓不改变攻击力,比如退学炒股,分仓后依然获得了等同于满仓一票的效果,在某种程度上还有机会提升收益率,因为最超预期的标的不一定是我们当天发现的第一个标的,它可能会是后面的第二个或者第三个甚至第四个,如果满仓一个则就错失了这种机会。

如果要用一段话来概括仓位的作用,我认为是假设自己会经常性的犯错,给自己当天的交易留下足够的迂回空间,要做到一点往往需要对自己的一点自知之明,同时也是出于对后续标的的进攻欲望。很多高手的仓位都能看到有递减式的特征。比如第一个票给1/3,第二个票给1/3,到第三个票他会给1/6,因为他认为后面可能还会有更好的机会,不愿把最后一颗子弹打完。一个看似平庸的仓位策略却展现了个人极富攻击性的做多意愿,从而实现了矛与盾的完美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