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作手回忆录》的主人公杰西·利弗莫尔,亦或者是在论坛上写下自己八年一万倍壮举的牛散赵老哥。
上面这些名字可能很多人都耳熟能详,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日本神秘操盘手:
在大三时还是个普普通通的学生,毕业时已经有了过亿资产。他在金融市场仅仅用了七年的时间,就将自己手里的资产翻了一万倍。软银的总裁孙正义曾主动请他吃饭并委托其管理自己的资产,但被婉拒。
他的名字就叫做小手川隆。
1
2000年,日本最大的BBS网站上,一个叫做“B.N.F”的ID经常出现在股票板块,和众多散户们一起每天交流交易心得。
一开始并没有人关注他,因为他稍微比其他人表现异常的地方就是每天大量频繁的交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他贴出来的交易单上显示单日盈利已经超过了一般日本白领的平均年收。这让散户们备受刺激,在一片质疑声中,这个ID渐渐从BBS上消失了。
没错,“B.N.F”就是小手川隆的网名。到2001年年末,小手川隆的资产达到6100万日元,到2004年底已经上升至11亿日元。而在2005年,他赶上了一次很大的机遇,那就是日本证券史乃至世界证券史上都难得一见的错单事件,即“J-COM事件”。
事件是这样的,2005年12月8日,日本瑞穗证券的的一位交易员,误将“61万日元卖1股”的指令当做“1日元卖61万股”。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被一些机灵的交易员抓住了,小手川隆也在其列,他在十分钟之内买入了7100股,并在接下来的一天中将股票卖出,在此次事件中,他一共赚了大约20亿日元,成为了获利最高的个人交易者。
能把握住赚钱机会不难,但能保全自己的财富才是难能可贵,毕竟股票只有卖出才算赚到钱。在2007年8月,日本股市发生股灾,有很多的老手都纷纷阴沟里翻船,而小手川隆却全身而退,获利至少2.6亿日元。截止到2007年8月份,29岁的小手川隆,资产总额已经达到了175亿日元,年收益率达到280%。
而代表日本股票价格水准的日经平均指数,在2000年时是20000点,到2007年8月在17000点左右。这就说明小手川隆并不是靠着大盘的走势获得了财富,因为大盘在这七年间没有涨反而跌了3000点。
2
但即使是赚到了这么多钱,小手川隆还是一如既往的低调,人们从以前零零碎碎的线索中才得知他的真名和事迹。
他生活上从来不讲究,出门乘公交就行,吃饭也是拿泡面来凑合,还不敢吃饱,说是怕吃太饱了集中不了注意力。
另外一个人住了个大房子,里面空荡荡的,按照他的说法是,污浊的空气会影响判断,空旷点的环境能让思维更加的清晰敏捷。
从不旅游,没有女朋友,没有朋友,很少和家人联系。
根据小手川隆所言,他在进入交易领域之前,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大学生,跟其他人一样白天上课,晚上打游戏。
直到有一次,他在图书馆读到了杰西·利弗莫尔的《股票作手回忆录》,便爱不释手,开始尝试去做一些金融市场交易,在交易中尝到甜头的他,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成就了一段股市神话。
金融交易为什么充满了魔力?就是因为这里是普通人最容易改变命运轨道的地方。
1988年刚从国企离职的杨百万,偶然从报纸上发现不同地区国库券的价格居然不一样,于是做起了倒卖国库券的生意,这在当时人们看来就是违法的行为,没人敢去尝试。
1992年,股票认购证发行,没人愿意去买,最后硬是作为政治任务摊派到了单位,每个人认购两张才勉强发完。结果第一批认购的几乎全部中签,平均一百张认购证就能赚五六十万,很多人一夜暴富。
等到深圳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的时候,在工地上开装卸车的朱焕良看准了机会,拿了上万张认购抽签表,成了亿万富翁。
你可能会好奇的问,为什么是他们获得了成功?
罗辑思维CEO脱不花曾经说过:在人生的很多阶段,我们都在等一句话,那句话到位了,发动机就打着火了。
很多人埋怨自己总是错过好时代,说着要是当初怎么怎么就好了。
30年前,到大街上摆个地摊,轻松就成了万元户;20年前,到沿海城市开一个加工厂,遍地都是钱;10年前,去炒几套房,或者开淘宝店,资产一年翻一番;5年前,开个公众号,广告收入都比普通人的一年工资高···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一边观望,一边放弃,永远不敢踏出那一步,机会就这样离我们而去。
但交易,恰恰是永远都不会过时的东西,大多数人所缺的,只是往前踏一步的勇气。